政策及指引

健康校園政策

1

各項政策

 

1.1

健康飲食

  

1.1.1

理念
據多項研究顯示,營養與學習的關係顯著。健康飲食習慣對於學生的學習能力、生長發育及長遠的健康等都有莫大幫助。健康飲食習慣可減低於成年期患上各種長期疾病的機會,如心臟病、中風,以及各類癌症。從小開始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不但可減低患病機會,而且有助健康的成長和發展。

  

1.1.2

目的
此政策旨在向學生及教職員宣揚持續推行健康飲食的重要性,同時致力建立一個健康衞生的飲食環境,讓學校各成員知道健康飲食的重要,並讓學校成員可於日常生活中實踐。

  

1.1.3

政策指引及程序

   

1.1.3.1

學校應致力於讓所有學生明白健康飲食的重要性,從而讓學生懂得選擇食物的技巧。

   

1.1.3.2

所有教職員都應作良好榜樣,於日常生活中實踐健康飲食的習慣。

   

1.1.3.3

學校應準備、採取、執行及監察一套全面的計劃以鼓勵良好的飲食習慣。

    

1.1.3.3.1

供應健康衞生的食物及飲品作選擇。

     

1.1.3.3.1.1

選擇小食部營運商及食品供應商應以健康及衞生為首要考慮因素。

     

1.1.3.3.1.2

學校會透過與小食部及午膳供應商的合作來提供健康衞生的食物及飲品作選擇。

     

1.1.3.3.1.3

膳食委員會負責監察小食部及午膳供應商的食品的種類、價格、營養價值及衛生狀況,並按需要而與小食部及午膳供應商開會檢討跟進應改善的地方。

    

1.1.3.3.2

建立食品供應計劃,以有良好訓練的職員向學校成員提供健康美味的食物。
食品供應計劃包括:小食部內各樣食品及飲品的供應、午膳代訂服務及飲用水的提供。

    

1.1.3.3.3

提供舒適的環境及充裕的時間給學生及教職員進食。

    

1.1.3.3.4

舉辦一連串的營養教育計劃,以配合學校的健康教育課程,並取得食品供應商的支持。

營養教育計劃包括:課程內教育、跨學科教學活動、課外活動、家長教育活動及特別的大型活動。

    

1.1.3.3.5

負責的教職員應有充分的準備並獲得充分的支援。
校方會提供有關課程的資料給有關的教職員,並鼓勵教職員參與有關健康飲食培訓。

    

1.1.3.3.6

提供途徑以轉介有關飲食問題的學校成員,助他們尋求適當的幫助(如輔導或醫療服務)。

    

1.1.3.3.7

建立機制以邀請家長參加計劃的策劃及執行。
邀請家長教師會代表加入膳食委員會,使膳食委員會及家長教師會有緊密聯繫,確保家長可以參與有關健康飲食的決策及活動。

    

1.1.3.3.8

了解校內各成員的需要及興趣,並能適當地運用社區資源以使計劃更有效地實踐。

    

1.1.3.3.9

教職員會以健康的食物作為對學生的獎勵。

   

1.1.3.4

午膳監察委員會會為上述各點制定以下各指引並確保有關及受影響人士獲得充分的了解。

    

1.1.3.4.1

食物供應指引:
青少年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便需按健康飲食金字塔的比例來進食,以在日常飲食中獲得均衡的營養,令身體保持健康。基本上,食物可分為五大類。

     

1.1.3.4.1.1

五穀類(吃最多):

      
  • 應選擇低脂肪(不經油炸處理)和全穀物類的食物,多吃紅米飯、糙米飯、湯米粉、上海麪、通粉、麥皮、全麥麪包和麥餅等
    應盡量避充吃油麪、即食麪、酥皮批撻和蛋糕等
     

1.1.3.4.1.2

瓜菜和水果類(多吃些):

      
  • 應多選擇進食含豐富胡蘿蔔素及維他命C的深綠色(如菜心、菠菜等)和橙黃色(如甘筍、南瓜、蕃茄、橙、木瓜、芒果等)的蔬果;不經醃製的乾果(如提子乾、西梅乾等);避免把瓜菜煮得太久,以免大量流失營養素
  • 應减少進食醃製瓜菜(如醬瓜、榨菜)、罐頭水果、加糖果汁和蜜餞乾果
     

1.1.3.4.1.3

肉類、家禽、魚、蛋、乾豆類和奶品類(適量):

      
  • 應多選擇進食去肥剩瘦的豬、牛、羊及家禽等肉類,魚、各種豆類及其製品(如豆腐),盡量少吃內臟。
    應避免進食肥肉、雞皮、內臟、罐頭食物、燒味、臘味和炸豆腐等
     

1.1.3.4.1.4

油分、糖分和鹽分(盡量少):

      
  • 應避免多吃,會容易出現肥胖、高血壓和高膽固醇等徵狀
     

1.1.3.4.1.5

流質飲品(每天保持6至8杯):

      
  • 多喝白開水、清茶、果汁、清湯等,可幫助調節體温,維持血液循環正常運作
     

1.1.3.4.1.6

理想的飲食比例可參考衞生署所公佈的午膳營養指引,五穀類、蔬菜類和肉類的比例應是3:2:1。

     

1.1.3.4.1.7

下表為小學一至三年級和四至六年級學生每天的午膳營養分量,可供參考:

     

 

食物類別

小一至小三學生的建議分量

小四至小六學生的建議分量

  1. 五穀類

最少4份

最少4份

  1. 蔬菜類

最少1份

最少1份

  1. 肉、家禽、魚、蛋和豆類

1至2份

1.5至2.5份

  1. 水果類

最少2份🞷

最少2份🞷

  1. 脂肪和油類
    (在處理和烹調食物時所添加的脂肪和油分)

最多2份

最多2份

🞷備註:除由午膳承辦商逢每5天提供1份外,會鼓勵學生於其餘日子自行帶備

 

     

1.1.3.4.1.8

保持身體健康,必須堅持遵守以下的原則:

      
  • 飲食均衡;
  • 保持理想體重;
  • 少吃鹽;
  • 少吃糖;
  • 少吃脂肪;
  • 多吃高纖維食物
    

1.1.3.4.2

小食部營運指引:
承辦本校小食部的營運商須盡可能符合以下的要求。

     

1.1.3.4.2.1

除瓶裝水外,所有在學校售賣的飲品包裝應為250毫升。

     

1.1.3.4.2.2

所有在學校售賣的預先包裝食品應根據「食物及藥物(成分及標籤)規例」,在包裝盒/袋外列明食物名稱、成分、保質期、特別貯藏規定、製造商名稱及地址、食物的數量、重量或體積。

     

1.1.3.4.2.3

選擇方便攜帶、容易儲存和保質期較長的食品種類,例如:

      
  • 獨立包裝的餅乾條、梳打餅或紙包蛋糕,方便學生攜帶及保障清潔衞生
      
  • 經超高溫處理的紙盒裝牛奶,可不用冷藏存放
      
  • 紙盒裝的乾果(提子乾、杏脯、西梅乾),保存期較久,而營養與新鮮水果相若
     

1.1.3.4.2.4

出售小食應僅在小息時段,避免學生以小食代替午餐。

     

1.1.3.4.2.5

應確保所供應的小食份量不足以代替正餐,只提供小包裝、一人份量的小食,不會影響學生進食正餐的胃口。

     

1.1.3.4.2.6

應於小食部顯眼位置推廣「宜多選擇」小食,培養學生正確的飲食習慣。

     

1.1.3.4.2.7

應經常轉換健康小食的種類,讓學生有多元化的選擇。

     

1.1.3.4.2.8

任何自製食物在選購、烹調過程及儲存方面,都必須嚴格遵守食環署的食物安全守則,以確保學生的安全。

     

1.1.3.4.2.9

應保持小食部及附近範圍內的清潔,妥善處理自製食物的廚餘及污水,以杜絕蚊蟲滋生及老鼠出沒。

     

1.1.3.4.2.10

應盡量避免使用膠袋、用完即棄的發泡膠盛具及食具,以響應環保。

     

1.1.3.4.2.11

應經常與校方保持聯絡,共同促進學生養成健康飲食的好習慣。

    

1.1.3.4.3

午膳供應指引:
為學生安排午膳,本校作出以下的指引。

     

1.1.3.4.3.1

成立午膳監察委員會以制訂各項符合健康及環保原則的政策和措施,同時負責督導、統籌及定期檢討,以完善現行的膳食安排。

     

1.1.3.4.3.2

午膳監察委員會制訂適當程序,定期為學生選擇能提供健康、能提供足夠營養及注重環保的午膳供應商。

     

1.1.3.4.3.3

選擇午膳供應商需注意事項:

      
  • 按「資助學校及招標及採購程序」去進行
      
  • 參考衞生署與環保署協商後編訂的「選擇午膳供應商程序」,以便選擇最能為學生提供有足夠營養及符合環保原則的午膳供應商
      
  • 參照環保署的建議,盡量減少製造廢物及
  • 避免浪費食物的情況
      
  • 確保午膳是向持有食物製造廠牌照並獲准製造/配製午餐飯盒的供應商所訂購
    

1.1.3.4.4

監察午膳質素

     

1.1.3.4.4.1

午膳監察委員會負責人會審視午膳商每個月的飯單,以求符合以下的原則:

      
  • 盡量多選擇採用低脂的烹調方法,例如蒸、灼、少油快炒或烘焗
      
  • 定期提供新鮮水果或低糖飲料
      
  • 剔除任何載列於「小學生午膳營養指引」中的「強烈不鼓勵供應的食品」,包括油炸食物(如炸豬扒)、鹽分極高的食物(如鹹魚)、添加了動物脂肪和植物性飽和脂肪的食物(如豬油、椰漿)和添加了糖分高的甜品(如雪糕)
     

1.1.3.4.4.2

持續不斷監察供應商所提供的食物的份量、營養價值、裝載和運送方法

      
  • 每天有不同的老師試食各款午膳,協助監察各飯款的包裝、清潔、份量(澱粉質、蔬菜和肉類)、味道和温度,待搜集數據及意見後,與午膳供應商商議改善措施
      
  • 輪流向不同班別的班主任及學生派發午膳意見抽樣調查表,搜集對午膳質素的意見,再向午膳供應商反映
      
    

1.1.3.4.5

午膳安排

     

1.1.3.4.5.1

學生可選擇由家長送午膳到校、自攜飯壺/乾糧或訂購午膳供應商所提供的飯盒。

     

1.1.3.4.5.2

自攜飯壺/乾糧需注意事項:

      
  • 學生可選擇攜帶麪包、三文治或保溫飯壺
      
  • 如使用保溫飯壺,應選擇使用塑膠質料而切勿使用玻璃內膽的款式,至於餐具同樣應選擇塑膠質料,以免飯壺內膽因與鐵製餐具敲擊而爆裂,引致危險
     

1.1.3.4.5.3

無論是由午膳供應商提供的環保餐具或是自備的飯壺及餐具,都必須用後帶回家徹底清洗,以確保衞生安全。

    

1.1.3.4.6

營養健康服務:
為了加強學生對個人健康及飲食衞生的認識,本校會遵循以下的指引。

     

1.1.3.4.6.1

透過校網,讓家長及學生了解本校的健康飲食政策和相關指引,同時發佈各種能提醒家長注意健康飲食的資訊及提供相關的網站連結(如「健康飲食在校園」網頁)。

     

1.1.3.4.6.2

安排跨學科的全方位學習活動,讓學生能透過不同的學習經歷,進一步認識有關訊息,得以推廣健康飲食的模式。

     

1.1.3.4.6.3

參與由衞生署或教育局所倡導的健康飲食計劃,與時並進。

     

1.1.3.4.6.4

與食品供應商合作,安排講座或配對活動,推廣健康的飲食模式。

  

1.1.3

參考資料︰
http://www.info.gov.hk/healthzone (衞生署健康地帶)

http://www.eatwell.com (食好D專業營養與健康網絡)

http://food.doh.gov.tw/ (食品資訊網)

http://www.info.gov.hk/fehd (食物環境衞生署)

 

1.2

無煙校園

  

1.2.1

理念
吸煙能導致心臟病、中風、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各類癌症,二手煙及可危害他人的健康,所以有必要建立無煙校園或推廣全面禁煙,讓學生自小就認識吸煙的害處。

  

1.2.2

目的
此政策旨在持續推行宣揚反吸煙,同時致力建立一個全方位無煙學習環境,讓學校成員知道吸煙是不可接受的,並讓學校成員避免受到二手煙的禍害。同時,學校成員把上述訊息向家庭成員及社區人士傳達,進一步達致無煙社區的境界。

  

1.2.3

政策指引及程序

   

1.2.3.1

學校致力為學生及教職員提供一個無煙校園,從而讓各學校成員不單明白吸煙的禍害,更能掌握拒絕吸煙、二手煙的技巧。

   

1.2.3.2

所有教職員作良好榜樣,於日常生活中實踐無煙生活。

   

1.2.3.3

學校準備、執行及監察一套全方位的無煙校園計劃,以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計劃包括:

    

1.2.3.3.1

建立無煙的學校環境

     

1.2.3.3.1.1

學校根據現行的《吸煙(公眾衛生)條例》去履行禁煙工作。

     

1.2.3.3.1.2

無論任何人士,包括教職員、學生、外來訪客及工作人員,在任何時間都禁止在學校範圍內吸煙(包括任何類型含有尼古丁的物品)。

     

1.2.3.3.1.3

所有學生都不得攜帶任何含有尼古丁的物品回校。

     

1.2.3.3.1.4

校內禁止任何香煙廣告或廣告物品,包括任何印有香煙廣告的衣物或個人物品。

     

1.2.3.3.1.5

學校不會接受煙草商及其附屬和有關機構的任何贊助。

     

1.2.3.3.1.6

禁煙標貼或告示牌會張貼在校園當眼地方。

     

1.2.3.3.1.7

在可行情況下,校方會透過傳媒向外發放學校的無煙政策,以對社區起正面影響作用。

    

1.2.3.3.2

提供預防吸煙教育:
預防吸煙教育須配合各科,並在各級推行,其學習目標包括。

     

1.2.3.3.2.1

教導學生有關吸煙、香煙或類似物品的內含成分對身體所引起的傷害。

     

1.2.3.3.2.2

提出年輕人吸煙的原因。

     

1.2.3.3.2.3

教導學生有智慧地分析香煙廣告的作用及其對社會的影響。

     

1.2.3.3.2.4

幫助學生建立抵抗對週遭吸煙環境所產生的誘惑力。

     

1.2.3.3.2.5

致力加強社區的無煙意識。

    

1.2.3.3.3

學校適當地運用社區資源以便更有效地實踐校園無煙政策。

  

1.2.4

參考資料︰
香港課程發展議會所(1997),小學課程綱要-常識科。香港:政府印務局

http://www.info.gov.hk/hkcosh/ (香港吸煙健康委員會)

http://www/edb.gov.hk/UtilityManager/circular/upload/EMBC/EMBC07002C.pdf (教育局通告無煙校園)

 

1.3

學生保健

  

1.3.1

理念:
預防勝於治療,學生保健工作不容忽略。學校除了要致力建立一個健康的學習環境,還應透過各方面的妥善安排,讓學生有綜合及良好的體檢,從而促進及保障他們的健康成長。故此,學校必須與家長、學生及有關人士共同制訂政策、推行措施和各種安排,以達致這個目標。

  

1.3.2

目的:
此政策在提供一套良好的體檢系統,讓學生能健康成長。

  

1.3.3

政策指引及程序

   

1.3.3.1

發出通告,要求家長填報學生的病歷表。

   

1.3.3.2

保存有關學生健康情況的記錄,以供教職員參考。

   

1.3.3.3

整理學生患病的記錄,由教師傳閱,確保教師在推行活動前已知悉學生的健康狀況,以免發生意外。

   

1.3.3.4

確保病歷資料只供校內人士使用,在未取得有關家長同意前,不得向其他人士披露。

   

1.3.3.5

進行學校活動期間,為健康有問題的學生作出適當安排。

   

1.3.3.6

鼓勵學生參與衛生署提供的牙科及健康服務檢查服務。

   

1.3.3.7

確知小一至小六學生已出席健康服務檢查及小一至小五學生已出席牙齒檢查。

  

1.3.4

參考資料︰ 
http://www.toothclub.gov.hk (衛生署口腔健康教育組) 

 

1.4

傳染病的預防和處理

  

1.4.1

理念

   

1.4.1.1

由於非典型肺炎肆虐香港,導致全港學校停課,大大地提高了市民大眾對傳染病的預防意識,同時亦提醒了學校作為人口密集的場所,應對傳染病的預防和處理方法,作好充分的準備,使一旦有傳染病爆發時,對學生、家長、學校、社區及整個社會的影響降至最低。
傳染病可透過兒童與照顧他們的人之間的密切接觸而傳播,故應加以預防、及早察覺和處理。在這方面,學校職員擔當重要的角色。

  

1.4.2

目的

   

1.4.2.1

傳染病的認識應從認知入手,教導學生、家長及全校教職員最新最流行的傳染病的來源、潛伏期及病發時的病徵、預防方法等。

   

1.4.2.2

參考衞生署《學校預防傳染病指引》,制定校本預防傳染病指引,並指派人員負責監察,以確保該指引能切實執行。

   

1.4.2.3

加強校內、校外通報機制,使傳染病在爆發初期已經被察覺。

   

1.4.2.4

有大型流行病爆發時,學校能依循具體應變措施。

  

1.4.3

政策指引及程序

   

1.4.3.1

傳染病的認識方面

    

1.4.3.1.1

教職員、學生及家長多留意時事,有傳染病在香港或附近區域爆發時,應提高預防意識。

    

1.4.3.1.2

學校搜集有關傳染病的資料,並透過不同途徑如早會、午息中央廣播、陳列展板等,向全校同學介紹該等資料,讓全校師生及職員對該疾病有所認識。

   

1.4.3.2

校本預防傳染病指引

    

1.4.3.2.1

學校參考衞生署《學校預防傳染病指引》,制定校本的預防傳染病指引,從個人衞生、食物衞生、環境衞生等方面規範學校在預防傳染病的工作。

   

1.4.3.3

加強校內、校外通報機制,使傳染病在爆發初期已經被察覺

    

1.4.3.3.1

提醒全校教職員,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因相同原因請病假時,應向校方通報,校方在接獲通報後,應召開危機小組特別會議,以商討對策。

    

1.4.3.3.2

加強與外界溝通,在不同途徑知悉本區其他地方所發生傳染病時,馬上加強警覺。由健康生活小組專責成員召開特別會議,檢視學校在日常清潔工作、防疫工作或處理食物程序等各方面是否需要作相應改變,以防止該疾病在本校爆發。

    

1.4.3.3.3

在校本預防傳染病指引中,應包括懷疑爆發傳染病時的處理方法。

   

1.4.3.4

有大型傳染病爆發時,學校的具體應變措施

    

1.4.3.4.1

在校內爆發傳染病時,應立即召開危機小組,以商對策。由於不同傳染病爆發時,應有不同的應變措施。學校應諮詢校外專業團體,如教育局及衞生署的指引,專業醫生的意見等。

    

1.4.3.4.2

在對策商議後,應讓全校教職員、學生及家長知悉,並予以配合。

  

1.4.4

參考資料︰
http://www.cheu.gov.hk/b5/info/commanicable.htm
http://www.info.gov.hk/dh/diease/guide-c.htm
http://www.cdc.gov.tw/children/

 

1.5

急救及安全

  

1.5.1

理念:
學校作為學習的場所,學校應為學生、教職員、家長、訪客提供安全環境,保障其身心健康及安全。

  

1.5.2

目的:
此政策為學生、教職員、家長及訪客提供安全環境。當上述人士意外受傷,在醫護人員未到達前,對傷者施行初步援助及護理;亦能讓學生於安全之環境下於特別室及課室以外之地點上課及進行活動。

  

1.5.3

政策指引及程序

   

1.5.3.1

建立安全的學校環境

    

1.5.3.1.1

校舍安全

     

1.5.3.1.1.1

學校須確保校舍結構穩妥,定期修葺校舍,確保在校人士的健康及安全。學校須遵守消防的修例或規定,維持每年檢查消防裝置或設備,使其性能良好。

    

1.5.3.1.2

學生安全

     

1.5.3.1.2.1

學習場所須通風及有足夠照明系統。

     

1.5.3.1.2.2

學校須擬定遇上火警時撤離校舍的實際計劃,亦須確保全校教職員及學生上/下學期各進行一次防火演習。

     

1.5.3.1.2.3

學校須確保所有校舍的出路均不受阻塞。

     

1.5.3.1.2.4

學校須於適當位置備有設備齊全的急救箱,最少須有2名教職員曾接受急救訓練。急救箱須定期檢查,填補用去物品。

     

1.5.3.1.2.5

教師不得向學生施行體罰。

     

1.5.3.1.2.6

校董會應確保學校遵守《教育條例》、《教育規例》及其他有關條例,確保學生身心健康及安全。

    

1.5.3.1.3

進行戶外活動時的安全措施,學校在進行活動時依照下列指引進行

     

1.5.3.1.3.1

全校性之戶外活動場地必須由行政人員預先視察以確保安全及提供急救服務。

     

1.5.3.1.3.2

安排充足教職員人手以確保學生安全。

  

1.5.4

參考資料︰ 
黃小雲主編(1997)急救手冊。香港:星島出版社

http:://www.childinjury.org.hk/ (香港兒童安全促進會)

http://www.health4ever.com/dis_cure/index.htm

 

1.6

遇到緊急事故及自然災害應變措施

  

1.6.1

前言
突發性的事件往往令人措手不及,若然應變機制不完善,會使事件的影響範圍及規模更為擴大,故此,防範於未然是至為重要。

  

1.6.2

理念
所謂緊急事故是泛指所有不在計劃之內的突發事件而事件本身有急切的時間性,對學校、學生、教職員或家長有重要影響。例如: 學生自毀、性騷擾、虐待、情緒失控、教師情緒低落等。所謂自然災害是緊急事故之一,但其成因是來自大自然而非人為事件,例如: 熱帶氣旋、暴雨、雷暴、火災、不明氣體洩漏、意外受傷等。

  

1.6.3

目的

   

1.6.3.1

提高全體教職員及家長對危機的警覺性。

   

1.6.3.2

訂立相應對策及行動,以預防及處理危機。

   

1.6.3.3

危機發生後,可有效調配資源,減低事件所帶來的影響。

   

1.6.3.4

儘快恢復校園日常生活及功能。

  

1.6.4

政策指引及程序

   

1.6.4.1

成立危機小組,負責制定全面的計劃,處理可能出現的危機。制訂危機處理手冊、颱風及暴雨指引,以供全體教職員參閱及應用。而颱風及暴雨指引更應讓學生及家長知悉,使學生及家長能予以配合。

   

1.6.4.2

利用文件傳閱,增加教師以下方面的認識:

    

6.1.6.4.2.1

一般緊急事故措施之安排

    

6.1.6.4.2.2

校內學生被虐待事件之安排

    

6.1.6.4.2.3

校內學生自殺事件之安排

    

6.1.6.4.2.4

校內學生情緒異常事件之安排

    

6.1.6.4.2.5

校內學生被性騷擾事件之安排

   

1.6.4.3

透過臨時召開的科任會議,商談個別情緒異常學生個案,預防學生情緒失控,並利用行政工作會議,通知其他教師,避免刺激該等學生。

  

1.6.5

參考資料︰ 
校園危機處理手冊-香港家庭福利會

學校行政手冊-教育局

校園危機支援計劃-小童群益會

教育局通告9/2002號

鄭燕祥、伍國雄(1997)《當代華人教育學報》第一卷一期﹕ 

學校的理念和管理﹕多元管理的分析

 

 

1.7

校內藥物保存及分發

  

1.7.1

理念
藥物需要妥善地保存及使用,以免使用者健康受損

  

1.7.2

目的
有效地監察校內藥物存放及分發

  

1.7.3

政策指引及程序

   

1.7.3.1

學校儲存的藥物

    

1.7.3.1.1

學校不應儲存口服藥物(學生帶回來的口服藥物除外)。

    

1.7.3.1.2

學校儲存的外用藥物必須按藥物標籤的指示適當地保存。切勿使用存放不當的藥物:已過期的藥物、已變質的藥物(如變色、變味或變得混濁)、藥物的標籤模糊不清。

    

1.7.3.1.3

學校儲存的外用藥物應存放於原裝的瓶子內,同一容器內只應放一種藥物。

   

1.7.3.2

學生服藥守則

    

1.7.3.2.1

家長有責任評估學生是否有足夠能力按時服用自攜的藥物。若需要協助學生按時服藥,家長或監護人應以書面通知校長。

    

1.7.3.2.2

學校鼓勵家長在有需要時到校協助學生服藥。

    

1.7.3.2.3

學校建議家長只預備一次份量的藥物給予學生帶回校,以免服用過量。

    

1.7.3.2.4

獲授權協助學生服藥教職員。

     

1.7.3.2.4.1

應核對及保存家長或監護人的書面通知。

     

1.7.3.2.4.2

按醫生處方協助學生服藥,並要用清水吞服藥物;避免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服用藥物,以免出錯。

  

1.7.4

參考資料︰ 
「衛生署中央健康教育組」安全使用藥物單張

香港哮喘會http://www.hkasthma.org.hk/db/c4c.asp

「認識糖尿病」http://www.info.gov.hk/aids/sc/itc/pdf/dm_c.pdf

 

1.8

禁止濫用藥物

  

1.8.1

理念
近年,本港青少年濫用藥物的情況越趨嚴重,濫用藥物更有年輕化和普及化之趨勢,情況令人關注。濫用藥物的問題源於多方面,包括心理/生理健康、學業、家庭、朋輩關係等。為加强學生認識吸食毒品(包括危害精神毒品)的禍害及協助他們遠離毒品,學校必須向學生推廣預防濫用藥物的訊息,加強禁毒預防教育。

  

1.8.2

目的
此政策旨在加強校園的禁毒教育,及早建立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學習抗拒誘惑的技巧,從而增強他們堅拒吸食毒品的能力。另一方面,透過制訂合宜的相關指引,校方可按程序處理有關事項,及早辨識及協助有需要幫助的學生。

  

1.8.3

政策指引及程序

   

1.8.3.1

配合課程設計,透過教育活動,讓學生明白:

    

6.1.8.3.1.1

藥物的功用

    

6.1.8.3.1.2

正確服用藥物的方法

    

6.1.8.3.1.3

濫用藥物的原因和害處

    

6.1.8.3.1.4

坐言起行,拒絕濫用藥物

   

1.8.3.2

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肯定其表現與成就,避免因學業成績欠佳而濫用藥品以逃避現實。

   

1.8.3.3

提供各類型課外活動,讓學生可發揮精力,減低在校外誤交損友的機會。

   

1.8.3.4

與學生家長及監護人保持密切聯繫,以便及早發現問題及提供相應的協助。

  

1.8.4

參考資料︰ 
(健康校園新一代學校禁毒資源套) http://antidrug.u21.hk/resources/book1.pdf

(教育局學校行政手冊>3.學生事務.3.7支援服務及學生犯規和違法行為3.7.9濫用及販賣藥物) http://edb.gov.hk/index.aspx?langno=2&nodeID=1750

(保安局禁毒處) http://www.nd.gov.hk/

(校園危機支援計劃濫用藥物) http://www.sscmss.org/school/subtopic/sch_subtopic04.htm

 

1.9

關注暴力及欺凌

  

1.9.1

理念
校園暴力事件被傳媒廣泛報導,受社會各界關注,所發現的個案,只屬冰山一角。學校聚集數百或近千名學生,同學間相處發生問題,在所難免。然而在處理衝突時,學生個性的突顯,造成相對的強者及弱者。弱者被欺,不但使他們無心向學,在心理上更形成「我是失敗者」的自我形象,影響深遠。強者欺壓旁人,取得一時的勝利後,培養出漠視法紀規則的態度,亦非良好公民應有的本質,故此,我們必須從小起培養學生人人平等的精神,務必遏止暴力行為及欺凌事件。

  

1.9.2

目的

此政策旨在禁止及預防校園暴力行為和欺凌事件發生,讓學校成員認識到人人平等的精神,創造出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

  

1.9.3

政策指引及程序

   

1.9.3.1

透過訓育組成員(包括訓育主任、級訓育老師及全體教師)共同關注校園欺凌事件。

   

1.9.3.2

透過不同機構(如警民關係組的警員、社會工作者)的講座,讓學生明白。

    

1.9.3.2.1

欺凌的定義

    

1.9.3.2.2

欺凌的方式

    

1.9.3.2.3

引致欺凌行為的因素

    

1.9.3.2.4

處理欺凌行為的方法

    

1.9.3.2.5

欺凌行為的後果,包括被欺凌者及欺凌者

   

1.9.3.3

透過校本輔導計劃、成長課等,積極推廣「和諧校園」的概念和「人人平等」的訊息,使學生明白學校是一個不容許暴力或欺凌事件發生的地方。

   

1.9.3.4

透過與家長緊密的接觸,了解學生在校外的行為,防止外間勢力滲入校園。

   

1.9.3.5

訂立處理暴力及欺凌行為的指引,以供全體教師參考。

  

1.9.4

參考資料︰ 
http://www/sscmss.org/search/search03.htm

http://www.harmonyhousehk.org/65_content.htm  http://gopher.cuhk.hk/ipro/pressrelease/020612.htm

 

 

1.10

平等機會

  

1.10.1

理念
「人生而平等」這高尚情操在社會上得到廣泛的認同,然而,現實生活中卻見到弱勢社群受欺壓。學校作為培養社會未來主人翁的地方,作為社會的縮影,制訂平等機會政策以保障弱勢社群,實屬必要。

  

1.10.2

目的

此政策旨在維持每個學生有平等受教育的機會。

  

1.10.3

政策指引及程序

   

1.10.3.1

平等入學機會
無論學生的資質、背景或身體狀況 ,只要被教育局評定為適合在普通學校接受教育者,本校將按融合教育守則,給予融合生與一般學生同等申請入學的機會。

   

1.10.3.2

為有需要學生作出適當而合理的安排。

    

1.10.3.2.1

安排弱聽學生、弱視學生、讀寫障礙學生坐在課室的前列。

    

1.10.3.2.2

按需要調適上述學生的部分家課。

    

1.10.3.2.3

設有加強輔導班,讓學習障礙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小組人數約十二人。

    

1.10.3.2.4

評估方面作出特殊的安排,包括延長考試時間、讀卷、放大試卷字體。

  

1.10.4

參考資料︰ 
http://maya.hshanps.kh.edu.tw/~lanro/conclusion.htm

http://www.secentre.net/big5/resources/SEN_guide/sen1.htm 

http://www.iehk.org/news8.shtml

 

1.11

教職員職業安全及健康

  

1.11.1

理念
學校作為一間教育機構,有義務為教職員提供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因此,學校須制定一套職業安全及健康的政策,讓教職員能安心工作。

  

1.11.2

目的

此政策旨在保障學校教職員的工作安全及健康,並宣揚職業安全及健康的重要性。

  

1.11.3

政策指引及程序

   

1.11.3.1

學校須制訂教職員職業安全及健康指引,供教職員參考及遵從,並每年修訂。該指引內容包括

    

1.11.3.1.1

建立安全及舒適的工作環境的方法

    

1.11.3.1.2

在電腦工作間工作時注意事項

    

1.11.3.1.3

課室保持通風的方法

   

1.11.3.2

讓教師能適當運用及保護聲線

    

1.11.3.2.1

在每個課室設置擴音器

    

1.11.3.2.2

鼓勵教師參加聲音和正確發音技巧的訓練

   

1.11.3.3

鼓勵教師將粉筆包裹;減少與可導致皮膚敏感的教具接觸。

   

1.11.3.4

提供資訊,鼓勵教職員定期接受身體檢查及防疫注射。

   

1.11.3.5

設有駐校的學生輔導主任,教職員遇有問題可尋求協助,以紓緩壓力。

   

1.11.3.6

提供有關人際關係溝通的講座,讓教職員學習與人溝通的技巧。

   

1.11.3.7

定期舉行家長教師活動,讓家長與教師有互相溝通的渠道,紓緩雙方情緒及壓力。

  

1.11.4

參考資料︰ 
http://www.oshc.org.hk/ (職業安全健康局)

http://www.aboutshe.org/ (職業安全健康網)

 

1.12

教職員職業安全及健康

  

1.12.1

理念
適量的飲酒不一定會害人,中國人更視飲補酒為有益身體的食療,不過,飲酒過量卻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極大的損害。因此,我們必須讓學生、家長意識到酗酒的遺害,明確地向他們指出酗酒會損害身體多個器官,如肝臟、腦部、心臟、腸胃及四肢,嚴重危害健康。除此,酗酒更會造成人際、家庭和工作關係上的破壞。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學校須制定政策 ─ 反對酗酒及教育學生酗酒的害處。

  

1.12.2

目的

此政策目的在於持續推宣揚禁止飲酒,同時致力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校成員知道飲酒過量是對身體有害而無利的。

  

1.12.3

政策指引及程序

   

1.12.3.1

建立禁止飲酒的學校環境

    

1.12.3.1.1

無論任何人士,包括教職員、學生、外來訪客及工作者,在任何時間都禁止在學校範圍內飲酒

    

1.12.3.1.2

任何人士不得攜帶任何含有酒精成分的飲品回校

    

1.12.3.1.3

學校不會接受含酒精成分的飲品商及其相關機構的任何贊助或捐贈

   

1.12.3.2

配合課程,推行「反對飲酒」教育,以達致下列的學習目標

    

1.12.3.2.1

學生能說出酒精對個人健康的影響。

    

1.12.3.2.2

學生能說出酗酒對個人形象、對家庭及社會的影響。

    

1.12.3.2.3

學生能說出拒絕別人邀請喝酒的方法或戒酒的方法。

    

1.12.3.2.4

學生能正確理解酒精飲品廣告的誤導性,從而增強抵抗此類廣告誘惑的能力。

  

1.11.4

參考資料︰ 
http://www.health4ever.com/dis_cure/mental/mental_db_10.htm

http://www.trustmed.com.tw/news/2001/01/11/20010110013.html

http://www.wedar.com/library/lib5-14.htm

 

2

檢討及修定

 

2.1

健康校園政策核心小組成員:學校行政組成員(包括校長及行政主任)和學校社工。

 

2.2

健康校園推行者:全體教職員

1

獎賞原則

 

1.1

學生如有任何操行表現卓越,經校方研討後,認為堪作典範者,可記小功,甚至大功作表揚。

 

1.2

學生如在每一段考內交齊所有功課,記優點乙次。

 

1.3

代表學校參加校外比賽獲獎:

  

1.3.1

凡獲冠、亞、季軍者,記小功乙次。

  

1.3.2

凡獲優異獎者,記優點乙次。

 

1.4

班長或副班長熱心服務,可記優點乙次。

 

1.5

風紀服務盡責,可記優點乙次。

 

1.6

風紀隊長以身作則,勤懇認真,可記小功乙次。

 

1.7

車長用心工作,可記優點乙次。

 

1.8

手冊內「行為表現紀錄表」,在扣除功過相抵後,記‘  ’累計有10個或以上,會被記優點乙次。(每次以考試作一次統計)

 

【所有因同類獲獎而累積的優點或小功,將逢三次累進至小功或大功,但家長可選擇不累進,各自登錄。】(班主任在填寫獎懲紀錄表時,發現以上情況,須通知家長,由家長作決定。)

【除因獲獎或服務生所記優點外,老師如認為學生某方面表現突出,包括手冊中「行為表現紀錄表」有多個‘  ’,欲記優點作獎勵,請事前與訓育主任研討確實後,才正式紀錄在案。】

2

懲罰原則

 

2.1

凡學生在校外涉及刑事案件而證明屬實,將按嚴重性而記小過、甚至大過乙次。

 

2.2

如於校內嚴重違規,經校方研討後,認為確實罪有應得,將記小過乙次。

 

2.3

手冊內「行為表現紀錄表」在扣除功過相抵後,記‘’累計有10個或以上,會被記缺點乙次。(每次考試作一統計) 

 

2.4

欠交功課10次,記缺點乙次。

 

2.5

遲到5次,記缺點乙次。

 

2.6

凡曠課最少記缺點乙次,處分會隨曠課日數多寡而遞增至小過,甚至大過。

 

2.7

凡因曠課被紀律處分,必定登錄在成績表內。

【所有因同類個案而累積的缺點或小過,將逢三次累進至小過或大過。】

 

2.8

凡計算欠交功課日數以每次考試作一小結,然後重新計算。

3

功過相抵原則

 

3.1

只有欠交功課及遲到被記缺點可利用功過相抵原則,其餘犯事被

紀律處分將不獲豁免。

 

3.2

如學生同時有優點和缺點,將按以下原則處理︰

優缺點次數(遲到或欠交功課)

處理辦法

優點

缺點

只紀錄在案

實際記錄在成績表

0

1

 

0

2

 

記缺點乙次

1

1

記優點乙次

1

2

 

功過相抵後不記

2

2

 

功過相抵後,只記一個優點

2

1

記優點2次

 

 

3.3

凡學生的優點和缺點超出上述的數量,將按同樣準則作累進計算。

 

4.1

所有功或過都必須登錄於該年度的獎懲紀錄表內,以供日後存查之用。

 

4.2

除校方酌情處理外,任何非欠交功課及遲到的懲處均需登錄於成績表內。

 

4.3

如指定期限內因欠交功課十次或遲到五次而被記缺點,倘該時段繼後的日子不再有同類缺點,將不會登錄於成績表內。

 

4.4

如因違反校規而被紀律處分,待訓育主任及校長審批後才決定是否登錄於成績表內。

 

4.5

凡因無故曠課而需紀律處分,必定登錄於成績表內。

 

4.6

功過相抵後的優點或缺點,將登錄於成績表內。

 

4.7

任何違規、校外比賽獲獎及服務獎紀錄的填寫,將以每次派成績表作一總結。

5

手冊「行為表現紀錄表」記的準則

 

5.1

一般注意事項

  

5.1.1

手冊中「行為表現紀錄表」的主要功能是標示犯事學生究竟所犯何事,並透過「功過相抵」原則來鼓勵其改過遷善。

  

5.1.2

在「行為表現」範疇中的「誠實」、「有公德心」、「熱心服務」、「積極參與/上課投入」、「用心做功課」、「成績進步/優異」共6個分項,教師可因應情況而加,不用考慮「先△後」作抵銷的原則。

  

5.1.3

如學生有某些細項(例如:有公德心),教師因難以觀察其是否有改善而無法客觀地加作相抵時,可在該生主動提出下,以另外細項(例如:用心做功課)作功過相抵。

 

5.2

加  的準則(值得嘉許或行為已有改善)

嘉許項目

負責加

嘉許的原則

積極參與/上課投入

科任老師

積極回答老師提問

成績有進步/優異

1. 以默書龍虎榜的成績計算

2. 考試中,在三科主科中,能考獲兩科以上A級

髮式儀容整潔

任何老師

上次檢查曾被記△,是次已有改善

用心做功課

已有改善

有公德心

值得表揚的行為

積極參與服務/公益活動

任何負責老師

凡曾出通告知會家長而樂於參與者

代表學校出賽

曾參賽而未能獲獎者

備註:

(1) 學生如有任何值得嘉許而加,每次只能一個

(2) 每次考試作一次統計;考試後會另頁登錄,一切重新計算。

(3) 在扣除功過相抵後,記累計有10個或以上,會被記優點乙次。

(4) 如教師有任何疑問,可向訓育主任查詢

 

 

5.3

記 △ 的準則(違規行為)

犯事項目

負責記△者

登錄的原則

欠帶課本及用品

第三名記手冊的科任老師

一星期欠帶課本及用品三次

欠帶智能卡

負責老師

於手冊中曾被記錄五次

上課不留心

科任老師

屢勸不改

不用心做功課

屢勸不改

髮式儀容不符標準

任何老師

即時記

對老師不敬

即時記

欠公德心

即時記

不守秩序

即時記/屢勸不改

備註:

  1. 學生如犯事需記△以示警惕,每次只能記一個△。
  2. 每次考試作一次統計;考試後會另頁登錄,一切重新計算。
  3. 在扣除功過相抵後,記△累計有10個或以上,會被記缺點乙次。
  4. 如教師未能確定學生犯事應如何處理時,可與訓育主任商討後才定奪

 

6

常規禮貌指引
為提昇學生對禮貌的重視,並能全校統一做法,所有教師均應一致性要求學生遵守以下各項要求:

 

6.1

學生在早上回校途中遇見師長時,必須說“早晨”為禮;老師亦應加以回應。

 

6.2

學生在上落樓梯時,若遇到師長或來賓都應點頭為禮。

 

6.3

當看見老師進入課室時,全體學生應即時停止手上一切活動,迅速起立,待站定後才對師長說“早晨”或“午安”。

  

備註:班主任應選定聲線洪亮的學生負責喊口號: 「起立」、「🞨老師“早晨”或“午安”」、「坐下」。如一年級生在開學初未適應,可試由老師作主導,讓學生起立站定後,由師長先向學生問安,然後讓學生回禮。

 

6.4

當看見有來賓進入課室時,教師應即時提示學生停止手上一切活動,起立向師長請安。如學生不認識來賓稱謂,教師應即時提醒。

 

6.5

在上課期間,學生在進入課室前必須敲門,待得到老師批准後才可進入,並須立定鞠躬為禮。

 

6.6

接到老師派發的簿冊或其他物品時,必須說“唔該”或“多謝”。

 

6.7

教師跟學生說話時,學生必須眼望教師,並留意回答時的聲調語氣,以示尊重。

 

6.8

放學時老師帶學生下到雨天操場,先讓各人在通道站定,並向學生說「各位同學“再見”」,所有學生必須回禮「🞨 老師“再見”」後,才可到各自的歸程隊位置集隊。

1

功課調適

 

凡持有香港教育局認可報告的特殊教育需要學生(例如讀寫困難、智力障礙、 有限智能、自閉症譜系、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肢體殘障、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言語障礙、大小肌肉協調障礙及精神病患等),或學生沒有評估報告,惟科任老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認為學生有需要調適功課份量,皆可獲功 課調適,申請程序如下︰

 

1.1

如學生符合申請資格,校方便會傳閱功課調適表格《課業調適紀 錄表》,由學生之中、英、數及常識科老師,因應每位學生之個 別學習情況調適功課份量。

 

1.2

如科任老師認為學生有需要功課調適,與同班中、英、數及常識 科老師商量,如一致認同學生有需要調適,再與學生支援主任商量。

 

1.3

科任老師徵求家長同意後,向學生支援主任索取《課業 調適紀錄表》,填寫後交學生支援主任。

 

1.4

功課調適結果將由校方以書面通知家長,家長必須簽回同意書, 校方始能正式推行相關調適措施。

 

1.5

功課調適屬有時限性的措施,旨在協助學生逐步適應學校的功課要求。校方亦會定時檢視學生的進展,並在有需要時作出修訂。

2

默書調適

 

2.1

默書調適旨在支援經評估為「讀寫障礙」之學生,以提升學生信心及學習動機、肯定學生所付出之努力。凡被相關政府部門或認可機構評審為「讀寫障礙」之學生,可獲默書調適。家長必須簽署同意書,校方始能提供相關調適措 施。

 

2.2

由於此調適之計分方法有所改動,此項調適將影響成績表分數之計算,故該生成績表將不排考試名次。

 

2.3

默書調適安排如下:

  

2.3.1

收窄範圍

  

2.3.2

評分方法以「給分制」計算︰

寫對每字得分與扣分制的分數相同

標點符號不計分數

相同字詞只給分一次

給分制中文科上限為110分, 英文科上限為120分

 

2.4

程序

  

2.4.1

科任老師徵求家長同意後,向學生支援主任索取《默書調適紀錄表》,填寫後交學生支援主任。

  

2.4.2

默書調適結果將由校方以書面通知家長,家長必須簽回同意書,校方始能提供相關調適措施。

3

評估調適

 
 

3.1

評估調適是指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作出一些特別安 排,使他們在考試過程中有公平的機會展示他們的學習成 果。

 

3.2

因應不同學生之學習需要提供下列調適安排︰

  

3.2.1

加時

   

3.2.1.1

可延長時間:中文、英文(GE、writing、Reading&Writing)、數學加時10分鐘;英文usage、常識加時7分鐘。

   

3.2.1.2

小一至小三學生加時時段必須轉藍原 子筆,小四至小六學生加時時段必須轉鉛筆,讓家長、校方及教育心理學家檢視加時的成效。

   

3.3.1.3

接受此項調適安排之學生將會在特別 室進行評估。

  

3.2.2

讀卷

 
   

3.2.2.1

經評估為有讀寫困難,而在讀字方面 有嚴重困難的學生獲安排教師為學生讀卷。

   

3.2.2.2

讀卷時只要準確地讀出內容,不作任 何解釋。

   

3.2.2.3

應留意學生的作答速度及記憶力,不 應一次過把整份試卷讀出。

   

3.2.2.4

不應提供任何提示,例如在語氣上強 調重點或關鍵字、讀出數學方程式或圖形名稱等,以免對其他學生構成不公平。

   

3.2.2.5

接受此項調適安排之學生將會在特別 室進行評估。

 

3.3

程序︰

 
  

3.3.1

學生支援組召開個案會議,邀請學生家長、校內專業人士和任教該生的教師出席。

  

3.3.2

參考有關報告及意見後作出決定,包括:

  • 專業人士的建議/評估報告/醫生證明書;
  • 班主任或科任教師的觀察和建議;
  • 家長的意見。
  

3.3.3

把有關決定記錄及存檔,並通知學生及其家長。就調適方案取得家長的同意,校方始能提供相關的調適措施。

 

3.4

考試當日流程:

  

3.4.1

由學生支援主任、支援老師、教學助理及書記負責監考。

  

3.4.2

監考的地點包括一樓STEAM ROOM、二樓音樂室、視藝室、六樓輔導室、六樓圖書館等特別室。

  

3.4.3

有關的流程︰

   

3.4.3.1

監考人員(老師/支援老師/教學助理)於上午7︰30-7︰55期間到一樓行政會客室簽收當日需監考之科目試卷,並於上午7:55-8:00期間到課室接有關學生到特別室考試。

   

3.4.3.2

中文、英文(P.1-3 GE、Writing;P.4-6 Reading and Writing)、數學加時10分鐘;英文P.4-P.6 Usage、常識加時7分鐘。監考人員提醒小一至小三學生加時時段必須轉藍原子筆,小四至小六學生加時時段必須轉鉛筆作答。

   

3.4.3.3

學生留在特別室小息時可問准監考人員使用二樓或五樓的洗手間。

   

3.4.3.4

請監考人員必須親自帶領學生往返課室。

   

3.4.3.5

監考人員收卷後把試卷交給學生支援主任點算及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