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 關顧學生不同學習需要,透過全校參與的模式,為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學習支援。
政策
- 採用三層支援模式,並因應學生不同的需要,為他們提供適切的支援。
- 透過調配各項資源及各方面的調適,為有不同需要學生訂定支援計畫及輔導服務,以提升學習效能及協助融入校園生活。
- 推行共融文化,從不同角度欣賞學生的能力。
支援服務
「校本教育心理服務」
- 教育心理學家會定期到訪學校,為學校提供 「校本教育心理服務」。有關服務涵蓋補救性、預防性及發展性工作,在學校系統、教師支援及學生支援層面照顧學生的不同教育需要。
「言語治療服務」
- 本校透過「加強言語治療津貼」外購校本言語治療服務。外聘言語治療師為學校提供言語治療服務,治療範疇旨在改善有語障的學生的言語能力,服務範疇包括評估和診斷、個別/小組治療、入班支援(如課堂觀察、協作教學等)。
「及早識別和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小一學生」
- 為了協助可能有學習困難的小一學生,及早為他們提供適切的支援,學生支援組會根據任教小一的老師的觀察,於上學期(每年十二月至一月期間)為學生進行識別及評估。經校本教育心理學家、社工、學生支援組老師、小一主科科任老師召開會議後,並於下學期開始為有學習困難的小一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如讀寫訓練班、執行小組、輔導教學等。
八月 | 於小一家長會向小一家長簡介「小一及早識別計劃」 |
九月 | 向小一學生家長派發有關「及早識別和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小一學生」單張 |
十一月 | 召開小一及早識別工作籌備會議 |
十二月至一月 | 識別小一需要支援的學生及填寫教育局「小一學生學習情況量表」 |
二月至三月 |
|
下學年9月開始 | 為有需要學生安排評估 |
「抽離輔導教學」
- 為了照顧學生的特殊學習需要,於五年級中文及英文科及六年級英文科開設抽離小組教學,提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學習能力。
「輔導小組教學」
- 在二至四年級開設中文或英文或數學科輔導小組教學,提升有特殊教育需要/成績積遜的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學習能力。
「大哥哥大姐姐朋輩輔導計畫」
- 為了建立和諧的校園氣氛,本組設「大哥哥大姐姐朋輩輔導計畫」。透過訓練高年級學生照顧及關愛小一、二學生,使大哥哥大姐姐在活動中增强自信心和領導能力,在服務別人中成長。大哥哥大姐姐會為小一、二同學檢查手冊、教導小一同學做功課、伴讀等,使小一、二同學感受到被關愛。